新市场新机遇
2024-08-16 乐鱼官网app安全平台下午好!我是中华商务联合印刷(香港)有限公司的CEO罗志雄,集团总部设在香港,在香港及中国大陆的许多地区都有我们的印刷加工厂。在此我很荣幸地和在座的各位共同分享中国印刷市场的一些信息及我们在中国业务发展壮大的经验。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随着慢慢的变多的公司将他们的生产线迁移到中国内地,并在以后的几年里仍将继续,中国已经慢慢的变成为世界加工厂。事实上,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大产品制造基地。
世界500强中的许多公司已经在中国落下脚跟,其中包括一些国际知名的汽车制造商,如General Motors(通用)、Toyota、Honda、BMW和Volkswagen(德国大众)等;一些高科技产业公司,如IBM、Motorola、Nokia和Hitachi等;一些超级连锁公司,如Wal-Mart(沃尔玛)、Carrefour(家乐福)、Ikea(宜家)和Jusco(佳世客)等;以及麦当劳、肯德基和星巴克)等餐饮巨头;可口可乐和百事等软饮料巨商;还有杜邦、宝洁和Merck & Co(默克制药公司)等生物工程和医药产业的巨头。
下面让我们来关注一下目前中国内地有关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情况。自从1979年中国经济对外打开门户并进行一系列的经济政策的调整后,1979年至2003年这24年中,实际流入中国的外商投资总额达4880亿美元,预计2004年将超过600亿美元,从而超过美国一举变成全球上最大的FDI接受国。
按照中国的政策,大部分的FDI投资于制造业,一部分在零售业。在不远的将来,按照中国政府在加入WTO时所做出的承诺,中国继续对外开放服务行业及其他市场领域,这一格局将有所改变。
从1990年到2003年间中国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 ) 的情况。如果不考虑1998、1999年整个亚洲遭受金融风暴这一时期的影响,中国的GDP增长速度令人震惊。即使在经济最坏的两年,中国GDP年均增长仍分别达到了5.21%和4.75%。这对于其他经济制度的国家来说已经是相当高的增长速度。
在最近的博鰲亚洲论坛2004年年会上,国家主席在他的讲线年中,中国的经济平均以9.4%的速度增长。中国的GDP从1978年的1473亿美元攀升到2003年的1万4千亿之多,使中国一举变成全球第六经济大国。
然而考虑到这一个国家有着非常大的人口基数,我们只可以说中国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仍处于中等,2003年中国人均GDP为1048美元,位居世界100位。
主席表示中国政府的目标是要到2020年GDP增加到4万亿美元,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年均增长6.5%。据一些国内经济观察学家称2004到2008年之间中国的GDP增长率将不会低于8%。因而主席的目标就不难实现了,到那时,中国人的购买力将是2003年的三倍,我们大家可以相信,中国教育水平也将有所提高,因而对广告和阅读资料的需求也将会大幅增长。
要想测知中国印刷市场的容量是很困难的,因为中国目前仍缺少跟踪印刷行业发展的完整的统计数据。我试着通过我和一些政府部门和企业团体的接触来得出一些数据,希望可以与真实的情况相接近。这一些数据并非是官方调查得出的,但我获悉,国家新闻出版署已经在北京正式设立了一些统计机构,并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可以发展成为完善的体系。
这些数据和官方的统计资料不一样,其中不包括印刷设备及纸张的销售额,而仅包含印前、印刷、印后加工和最终发行环节的数据。
我们能够准确的看出,印刷产业的增长规律不同于GDP,仅看年平均增长率就高于真实的经济稳步的增长率。在过去的十年中,印刷市场急剧扩张,营业额从1995年的61亿美元增至2004年的260亿。营业额整体的增长原因要归结于产量迅速增加和高质量的纸张及其他耗材的应用。
从各方面来看,印刷营业额占GDP的百分比都是持续攀升的。1995年,印刷产业仅占我国GDP的0.86%,说明印刷业落后于经济增长。2003年,这一比例增加到了1.59%,接近于美国的1.65%。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印刷业占GDP的份额在1.5-3%之间,我们大家可以看到中国的印刷份额已达到了这一比例。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人均印刷消费量上犹未能及。美国人均消费550美元,英国、德国和日本分别为$407、$264和$640,中国仅为20美元。当然印刷品消费构成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已公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中国印刷行业的有关管理部门将印刷产业化分为五大部分,分别是印前、图书期刊印刷、报纸和插页印刷、包装印刷及其他印刷品印刷。商业印刷覆盖了后四种印刷范围,很难具体划分是何种类型的印刷。包装印刷包括生产纸板箱、包装材料、标签、明信片和其他广告印刷、包装纸、金属和塑料容器等。其他印刷品印刷包括文档印刷、数据处理和安全印刷。
包装印刷占有很大的份额,2003年包装印刷占总税收的48%,近110亿美元,而美国的包装印刷占总产业的15.8%,由此看来,中国向国内外消费市场供应着的产品大量都是包装材料, 随着制造业的增长和政府允许更多的资金注入包装印刷领域而在其他印刷领域相对较少的情况下,这一趋势仍将会持续几年。据国家新闻出版署估算,包装印刷产业平均增长率将在未来的几年增加到10%,而其他印刷业仅为3%,因而在不远的将来,包装印刷与其他印刷之间的差距将会继续拉大。
继包装印刷之后的是报纸印刷,占总额的20%,45亿美元;再次是其他印刷品的印刷产业,占13%,29亿美元;最后是书刊杂志印刷,占到11%,26亿美元。
我将用下面两张幻灯片来给大家展示目前中国印刷企业的一些数据。当你看到这份数据材料时,你也许会感到不解,这里存在着两个不同的数值,一些资料显示印刷企业有近163,000之多,而另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中国仅有92,400家企业。事实上,163,000家印刷企业中包括了70,000家遍布全国各地的打印、复印和快印店,92,400家与印刷业务相关的企业。
统筹分类并非易事,这里提供一个简单的参考:将图书、报纸、期刊、商业印刷企业和印前、印后加工归为一类,这类企业在2003年达到9,950家,占总数的11%;包装印刷位居第二,总数为31,300,占总数的34%,其他印刷品印刷则超过了前面的二者之和,占到了55%,共有51,150家企业。
中国印刷企业存在不同的经营性质。首先是国有企业形式,改革开放前唯一的一种企业形式。在过去的25年中,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92,400家印刷企业中仅有7000家目前仍属国有企业,占总数的8%。大多数国有企业已经转型成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制企业,允许管理阶层或者员工参与公司管理并允许投资者持有大额股份。2003年这种新型企业已达到了17,000家,占总数的18%。集体所有企业和私营企业成为主要的经营模式,分别达到24,000家和36,000家。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外资企业(包括来自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地的投资企业)。这一些企业或者是与大陆企业合作或者是独立投资创办的企业。目前这类外资企业有2,200家,但他们大都是中型或者大型印刷企业,在中国印刷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为中国带来新的管理理念、品质衡量准则、新技术和各种不同的企业模式。
自从2001年12月中国获得批准加入WTO,2002到2003两年之间,中国政府就批准了170家外资印刷企业,总投资额超过10亿美元。目前,中国已拥有2200家外商投资印刷企业,其中大部分公司成立在广东(总计1600家)和上海及其周边地区(约200家)。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沿海地区加快了发展步伐,在这二十年中,印刷区域产业带也已初步形成,在此我只重点突出两个已经相当成熟并吸引了大量外资的印刷中心地带:一个是珠江三角洲,常常被简称为PRD;另一个是长江三角洲,简称为YRD。
珠三角可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印刷产业中心,这要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珠江三角洲地处香港的北边,驱车仅需两个半小时。根据香港印刷业商会的资料显示,在珠江三角洲共有1400家港资企业落户,从业人员共300,000人,印刷销售量超出全国的三分之一,同时供应国内外的市场。
另一个印刷中心是由浙江、苏州和上海组成的长江三角洲。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已成为中国中东部传统的工业贸易中心。三个地区的印刷总量可与南方的珠三角相匹敌,目前,长江三角洲还处于吸引外资的阶段而珠江三角洲已经相对饱和而进入结构重组时期。
此外,不可忽视的是正在崛起的环渤海地区,这里是中国的出版中心,拥有300家出版企业,占到了全国出版业的40%,然而该地区的印刷业却远远落后,许多出版社不得不将彩色图书拿到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进行印刷。
这张幻灯片则说明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三个地区的巨大经济实力。“泛珠江三角洲”的GDP实现4700亿美元,占全国GDP的三分之一;长江三角洲GDP则为3400亿美元,占全国的24%;环渤海地区为3600亿美元,25.4%。三个地区的GDP总额占国家GDP总额的83%,潜在着巨大的商业机遇。
2002年1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设立外商投资印刷企业暂行规定》,该规定第三条规定:“国家允许设立从事出版物、包装装潢印刷品、其他印刷品经营活动的中外合营印刷企业,允许设立从事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经营活动的外资印刷企业。”
第六条的第五项规定:“从事出版物、其他印刷品经营活动的中外合营印刷企业,合营中方投资者应当控股或占主导地位。其中,从事出版物印刷经营活动的中外合营印刷企业的董事长应当由中方担任,董事会成员应当多与外方。”
因此,国外投资者(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投资商)如果要想在从事出版印刷首先要找到中方合作伙伴,这也许会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是,目前外商可以独立创办企业来从事包装印刷,这样就相对容易些。
首先向属地省级新闻出版局提出设立外资印刷公司申请。(对投资数额超过5亿美元的要向国家新闻出版署提出申请);
第二步要到当地外经贸行政部门申请获得《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第三步,要到地属工商部门注册登记获取营业执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修正本)(2000年10月31日)
1.在国内寻求一个或多个合作伙伴共同创办合资经营企业,例如当纳利、中华商务联合印刷(北京);
2.收购一家国内的港资印刷企业,例如SNP 收购了利丰雅高, Times Printers 收购了佳美印刷;
3.投资当地的一家印刷企业,例如Choice接管了上海一家小型的印刷厂从而获得了工商许可证;
为了能够在企业运作上得心应手,你首先一定要了解这一个国家不同的法律和法规,整个企业能够运作起来要靠公司中当地的员工,因此就有必要了解这一个国家的文化。经验告诉我们,保持企业活力并能够盈利的最佳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大肆杀价的竞争,一个企业成功的重点是能够保持一流的质量和优质的服务,如果同时你还可提供附加服务,那就再好不过了。诸如数字化工作流程、远程打样、调频加网、CTP技术等前沿技术是你步入中国市场所必须要学会的知识。
如果你打算在中国投资,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问题是选择正确的投资地点。对于书刊印刷厂商来说,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这三个地区都是理想的投资场所,但是,如果你的产品定位在于出口,那么当选珠江三角洲;如果你的目标定位在国内市场,那么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区域都是目前的最佳选择。
对包装印刷来说,除了以上三个地区以外,西部地区同样也是值得考虑的,因为中国的西部地区拥有国内绝大多数的卷烟厂和酒类加工企业。
对于安全印刷、标签和普通的商业印刷,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仍然是战略投资的最佳候选地区。
2003年,中国拥有造纸厂3500家,从业人员达780,000,其中280家企业为外资企业,占总数的8%,然而这8%的企业却供应着市场上30%的纸品,纸张和纸板总量达4300百万吨,比上年增长14%。同年,中国从海外进口了700吨的铜版纸和精制新闻纸,根据中国造纸协会的统计,到2015年纸品消耗量将达到8000万吨,而国内纸品产量将达到6500万吨,因此,到那时中国将要进口1500多万吨纸品。
目前,中国人均纸张消耗量为33 kg,远远少于澳大利亚、芬兰、瑞典、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200-300kg的水平,更是不能与美国340 kg的水平相比。
ABB统计数字显示,中国上规模的大型造纸企业当属APP中国、晨鸣、太阳纸业、九龙纸业、理文纸业、博汇纸业、芬欧汇川(苏州)、泉林纸业和岳阳纸业。看上去世界上其他纸业巨头诸如Smurfit-Stone, Oji, Sappi, 和Stora-Enso也将要在中国投资或者在这里寻求投资机会。
最后做个总结,我认为中国是一块大蛋糕,对我们印刷者来说充满着机遇,当然也充满着挑战和风险,在此生存还是灭亡仍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