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5日《活字印刷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列入2010年“急需维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的木版活字印刷术在2010年11月,已被列入教科文组织《急需维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候选名单。《急需维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录入的是那些在社区或集体的尽力维护下,生存能力依然遭到要挟的文化遗产。为将文化遗产列入名录,相关国家需求许诺履行专门的维护方案,并有几率会从教科文组织办理的一个基金取得财务方面的赞助。
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办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实践和研讨才创造的。先制成单字的阴文反文字模,然后依照稿件把单字选择出来,摆放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下下次排印时再次运用。
活字印刷术的创造是印刷史上一次巨大的技术革命。北宋庆历间(1041年-1048年)我国的毕昇(970年—1051年)创造的泥活字,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创造人,比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的铅活字印刷术早约400年。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创造了转轮排字。明代中期,铜活字在江苏南京、无锡、姑苏等地得到较多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