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不起房还想考遴选的快进来看

 2024-08-25     产品中心
产品详情

  当然要考,只要你不是非常急迫的准备买房,也可接受上岸之后的近几年内先租房或者住在宿舍的生活,那就别犹豫了直接开始准备吧

  遴选的五大优势之一就是能解决住房问题,中央直属机关的房子由中直管理局负责,部分强势部委如、中组部能拿到地的还能够自建房,像全总,中央党校这样因历史原因留有地块的少数部委也能够自建。所以解决住房问题是没问题的,不过需要轮候,时间周期相对较长,我目前就住在单位安排的宿舍里,反正人在这,房子早晚能等到的。

  逃离尴尬省份。对比省直遴选考试的招录范围只限本省在职公务员,遴选就显得大度的多,只要合乎条件各个省份的考生都可以参报,这对中西部省份的公务员来说,简直就是体制内换岗的最优选择了。

  晋升空间广阔。从成长机会来说,市直机关、省直机关乃至中央机关的成长空间一级比一级大,实现职务和职级的“双升”也就更有可能。而从成长空间来说,把在领导机关中形成的纵观全局的视野结合起来,能成长得更快,从而练就“高人一筹”的本领。

  而且中央机关拥有完善的培训机制,较为常态化的岗位交流,这些对自身能力的提升都是一次机会。

  落户北京。上岸部委便可将户口直接迁入北京,享受北京完备的社会保障,直接获取北京购房资格和车牌摇号机会。没有户口的话,就只能乖乖在北京交满五年社保才能获取购车、购房上的资格。另外,对于已经组建家庭的职员,有的单位还准许其配偶将户口迁入北京,不过我还单着,这点就不是太了解。

  能给子质的教育资源。遴选进入部委后,孩子的户口可以跟随大人迁到单位落集体户口,大部分部委都在西城区,上单位附近的公立幼儿园还是挺不错的,像中组部、全国妇联这种单位直接有幼儿园,附近中直系统的也很多选择到那去。

  在北京上学不但可以接受更为素质化、综合化的教学模式,还能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开拓眼界。如果是从像河南、山东这样的高考大省迁到北京,那简直瞬间降低了成十上百倍的厮杀概率,真的不可谓不诱人!

  一时的憋闷能换来这么多相关利益,自己觉得这个遴选考试完全物超所值!从决定参加遴选的那刻起就可以先准备起来了,遴选备考是共通的,没必要非得等到出公告,那时候时间就真的来不及了。准备的时候关注公选王官网,留意上面发布的招考信息,及时报名就行了。

  本人84.6分部委一次上岸,来分享一下当时的备考经验,帮你在备考路上减轻点压力。

  遴选需要的就是站在自己报考的高层机关岗位工作角度,用面对现实问题的认真态度全方面分析问题。

  潘战遴选全课讲的高层机关单位的工作思路对做题把握重点拿高分至关重要。听课的时候紧跟老师的思路了解高层机关单位工作的角度,深入分析问题出现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因素,找到能解决这一个问题的方法以及在决策角度应思考的方方面面,然后结合自己的现实工作经验积累,排除无法实施的风险项,找到最有效的解决措施。

  公文写作是遴选考察的另一个重点,可以细分为政策理论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尤其政策理论水平的提升靠临时抱佛脚是不行的,这也是由机关单位的性质和级别决定的,必须得从日常开始积累。

  积累的方式有很多,报纸、遴选资料、文件材料、新闻媒体,甚至各种工作会议,都是可以直接积累理论知识的途径。

  平常在单位上班的时候珍惜能接触到的上级部门政策文件、组织会议,上级单位领导讲话,面向社会的工作规划和总结等等,这些材料一定不可以粗略扫描,务必多看多总结。

  当然把每一类都全部看完有点不现实,我是把每一部分都找了几个典型的材料保证它们看懂看透,有了这个思维框架,就能更加进一步扩大范围了解社会热点、学习高层工作思路了。

  人民日报、求是、半月谈这种官方网站不用说都是必看的,像人民日报里面的时政板块里每篇文章都有研读的价值,还有对时政热点的深度剖析以及会议精神、政策文件的解读等等,我看的时候也养成了随手摘抄框架、亮点、好词好句的习惯,早晚拿出来背,写作的时候用上一两句说不定都能成那篇文章的亮点。

  而且遴选的时效性是很强的,每年考题都有很多新鲜的时政热点,不及时关注,仅靠自己临场发挥很难把材料研究透彻,所以平时就要多看、多进一步探索,才能写出有观点的见解。

  另外文字表达能力靠的除了写材料锻炼,就是看这些时评文章,模仿人家的写作风格和内容,总结融化成自己的东西,备考的时候没必要想着背这些文章,过来人的经验表示就算背了也用不上。

  关于笔试资料和真题我全部买的华图家的,不管是印刷还是内容都没什么问题,完全够掌握基本的题型技巧。

  遴选考试的题型最重要的包含案例分析、公文写作、对策性文章等,这些华图笔试教材里都有专门的讲解,我看完一遍差不多对遴选考试就有了基本的认识、了解。掌握基本题型之后再去做日常积累,也能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不至于把那些有用没用的都整理浪费时间。

  材料能力比较出众的话应该不太需要这本书,我原工作不在材料岗,对公文写作不算了解,就买了这本书专门学公文格式规范。

  这本书上各种会议纪要、调研报告、通知等类型的公文都很全,重点是比较规范,没什么错误的地方,直接学格式或者模仿写作都行,只要能把这些资料都看完,上面的分析和示例都掌握住,基本的做题就没问题了。

  真题是最能体现出遴选特点和重点的资料,每一套对应的往年真题都很重要,我是从远到近做的,每套卷子都刷了两三遍,差不多等水平稳定之后再去刷近几年的遴选真题。那段时间我还看了罗喆遴选刷题课,学习上面的答题方法,要知道考场上的三小时写完都够紧张了,再不学习一些小技巧,更没法内容和速度两头兼顾了。

  听罗喆之前我是先把上面的题做一遍,每道题自己做一遍之后听老师分析看有哪个地方遗漏,对比两者思路看自己的差距在哪里,跳出自己的惯性思考圈,通过练题将梳理听潘战学的思路,建构更加系统的答题思路。当天全部听完之后再整理修改,总结失误原因和题目,等最后做真题卷之前重过一遍。

  以上三步就是我遴选笔试备考全过程了,只要用心一步步准备,再遇到什么难题都能类比自己听课、练题总结出的经验,快速找到问题和材料的关键,用实际在做的工作的思路处理回答问题。

  面试是在笔试考完就开始准备的,当时心里感觉自己有谱,怕来不及直接就去准备了。备考过程跟笔试的差不太多,知识储备都是一样的,关键是练表达,保证到考场看到考官也不紧张能顺利发挥,这方面能报个班大家互相练习,但不要指望用地面班的那些答题模板在考场上大杀四方。

  面试更注重综合考察,除了笔试听潘战学的高层工作思路,浏览资料和大量阅读积累理论知识,面试对回答上的亮点很注重,要求展现自己跟别人不同的地方,我当时把潘战又简单过了一遍,就开始扣细节。

  首先就是把自己找到的关键信息点往细了说,大部分人只能看到那些普通点,而看到这些关键点的人也可能说的不到位,这时候如果自己表现的好,那自然更为容易得到考官的青睐。

  面试总的来说就是内容、进一步的理论积累,然后是表达,只要准备到位,尽可能比别人更多想一点,分数就能比别人更多一点。

  关于遴选备考我就说到这。至于上面的房子问题,我想说大家都想有个家,但指望自己在帝都买套房真的不现实,单位也不可能给刚上岸的科员分房子,所以如果不急的话,前期先将就几年,部委的其他优势条件也能抵了这点小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