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12】一个人的书本规划史:宁成春与三联的书本规划传统

 2024-08-14     画册印刷
产品详情

  宁成春著作回想展“泽浦60年——一个人的书本规划史”正在三联韬奋书店美术馆总店与三里屯店联袂举行中,这一展览将继续至8月20日。在7月21日举行的展览开幕式后,书本装帧规划师、三联书店原美编室主任宁成春与三联书店原总经理董秀玉,书本规划师、XXL Studio艺术总监刘晓翔,三联书店美编室副主任健康,三联书店原副总修改,公民美术出书社原社长汪家明打开对谈,一同回想和讨论三联风格的构成与特征,聚集图书规划的当下生态与未来开展图景。

  宁成春著作回想展:“泽浦60年——一个人的书本规划史”将继续至8月20日(主办方供图)。

  坐落三联韬奋书店美术馆店的主展区共有展品数百件,包含了规划童贞作和经典代表作在内的图书二百余种,以及与此相关的宝贵手绘稿、封面原稿、打样、图书档案以及亲手制作的内文插图、封面素描图、作者肖像等,其间包含二十余种规划思路和工艺、原料都很杂乱的“大书”,如《宜兴紫砂珍赏》《锦灰堆》《自珍集》《明式家具研讨》《据几层看》等。最为精彩的十个展柜则出现了从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四十年间最有代表性的著作,这些著作多是铅印年代的宝贵记载,展示了规划师专业的绘画练习和素描功底。这十个展柜既是宁成春铅印年代的规划代表作,某一些程度上也描绘了三联书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前史开展主线。

  这十个展柜中,有与范用联系密切的“读书文丛”,代表着八十年代的三联风格;有“文明:我国与国际”编委会主编的集刊和“新知文库”,这是八九十年代之交三联重铸思维新局的重要标志,其影响连绵至今;有为钱锺书、杨绛规划的《洗澡》《槐聚诗存》,敞开了此后为更多大学者如吴宓、冯友兰、邓广铭、费孝通、王世襄、巫鸿等“做书”的先河;有“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和以“学术前沿”为代表的西学丛书群,三联今日作为学术出书重镇的形象由此奠定;有令许多金庸迷折腰并至今难忘的《金庸著作集》;有撼人心魄、敞开了大陆90年代“陈寅恪热”的《陈寅恪的最终20年》——这也是宁成春知名度最高的规划代表作之一,被作者陆健东称为“直达前史深处,如聆陈氏魂灵之颤音”,陆先生为此次展览供给了三十年前的宝贵手稿,并题写致辞,以表达尊敬感谢之情;此外,还有对90年代“图文书”的创始有引领之功的“乡土我国”系列、“二十讲”系列、《城记》和《考古人手记》等。

  《一个人的书本规划史》,宁成春著,日子·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3年7月。

  规划师是怎样“做出”一本书的?规划思路从何而来?怎样挑选恰当又出彩的资料与工艺?怎么与印厂协作完成最佳的美学作用?怎么解读当下图书规划的全体趋向?有没有或许和必要建立一种新的评判规范?未来新的或许性在哪里?规划师怎么与作者、修改协作,创作出令各方都满足的抱负著作?

  在宁成春看来,一个出书社的出书物风格的构成,绝不是哪个人发明的神话,而是几代出书人及他们的修改、作者和读者与装帧规划师们不断磨合,彼此感染,达到的一致,是一种精力的表现,规划师用情感和共识来感动读者。书本规划中,应该淡化规划师个人的风格,着重书自身的特性。不同的书有不同的形状,不同内容的书有不同的处理手法,必定要多样化,不要着重共性。

  宁成春在“泽浦60年——一个人的书本规划史”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宁成春,字泽浦,1942年生于山东德州,本籍河北景县。1960年考入中心工艺美术学院装修绘画系书本美术专业,师从郑可、庞薰棐、刘力上、邱陵、袁运甫、余秉楠等。1986年调入日子·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任美术修改室主任。1991-1992年借调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从事美术修改、规划作业。

  1964年,宁成春到我国青年出书社实习,规划了自己的榜首本书,这本书的原稿被他夹在一个簿本里,后来做成了木版印出来。小说《根》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很热销的小说,写的是一个黑人宗族的前史,后来被拍成了电视剧。在为这本书规划封面时,宁成春依据英文报纸上出演剧中黑人的艺人相片进行了规划,用针管笔和碳铅笔画将其制作出来,这个封面后来在1979年举行的第二届装帧艺术展中获奖。

  《根:一个美国宗族的前史》,[美]阿历克斯·哈利 著,陈尧光 李淼 谢榕津 胡思旅 译,三联书店1980年二印版。

  《西行漫记》是一部很重要的著作,为了规划这部著作,宁成春重复画了12稿。宁成春说,在铅印年代,色彩的突变是没有网点的,为做出封面的作用,将铅印机的墨斗分红两区,一边放白墨,一边放红墨,一二十个滚子不断传递,这样印出来的封面尽管没有网点,但油墨特别扎实,“正面吹号手的形象特别有代表性,很有期望的、奋发向上的感觉。”

  《西行漫记》,[美]埃德加·斯诺 著,董乐山 译,日子·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版。

  1993年,董秀玉从香港回到北京,接任三联书店总经理,带回了许多新的思维,对装帧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从1990年代到 2002年,连续出书了《国际美术二十讲》(插图珍藏本)、“乡土我国”、《我国严重考古开掘记》等代表性图书。

  三联的书本规划的传统是什么呢?董秀玉对此的答复是,“提到三联书店的传统,便是做最好的书,把书做成最好的姿态,做无人可以再逾越的书。装帧规划也是如此,做最契合这本书内容的规划,这便是咱们的传统。”

  在董秀玉看来,宁成春规划图书,靠的不是新、奇、怪,而是靠着酷爱,靠着学习和对图书内容的深化了解来做。董秀玉最大的感触,是宁成春对传统的注重,“他传统的观念在书里灌注许多,包含‘二十讲’系列、‘乡土我国’系列都灌注了这些观念在里头。咱们说做最好的书,什么叫最好的书……三联的文明传统、文明调性、人文精力是很重要的一块,咱们做的书必定要有人文的东西在里面。”

  董秀玉以为,传统自身便是一种世代相传的文明、品德、思维,是一种精力风格和情绪,“艺术家白明有一句话,对立异和传统的联系讲得特别好——你心里鲜活,传统就有生命。传统从来就没束缚过人,是传统的观念束缚了人——抱着传统不放就会死板,而出书物原本便是年代的产品,规划也必定要跟着年代,跟着内容一同走。立异传统,你的规划就有了生命力,书也有了生命力。老宁在传统和立异的联系上掌握得很准,做到了把书做成最好的姿态。”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分,三联书店在规划界适当杰出。”三联书店的规划对刘晓翔影响相同很大,自1987年跨入出书职业后,大约有十年的时刻刘晓翔并没有从事图书规划,可是其时在三联书店看到的一个展览“书本规划四人说”,改变了刘晓翔的人生轨道,让他从油画走向了图书规划。据刘晓翔回想,其时有两家出书社在规划师集体里十分遭到重视,一家是以宁成春为代表三联书店的规划,另一家是以吕敬人为代表我国青年出书社的规划,“三联出书的图书大部分运用灰灰的、温文的色彩,整个规划构图十分考究,这一人文气味直到今日,还在被不少出书社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