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南部的常州有一片土地,地处宁、沪、杭的中心区域,历史上孕育出璀璨的文化,这就是金坛。金坛自古以来便是人文荟萃之地:南朝士族出身的陶弘景,不仅创立道教茅山宗,编订了道教神仙谱系《真灵位业图》,而且是杰出的药学家,相传出自其手的《瘗鹤铭》更是书法史上的重要作品;唐代诗人戴叔伦,在群星闪耀的唐诗夜空里虽算不得最耀眼的星斗,但其“”的诗论不仅启发、沾溉后来诗家,更被其后的李商隐化用而为千古名句;清代学者段玉裁,以三十余年的心血撰成《说文解字注》,成为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近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不仅开创了国际数学界享有盛誉的中国数论解析学派,其成果更被命名为“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而就是在这人杰地灵的金坛,有一家久负盛名、特色鲜明的印刷企业——金坛市古籍印刷厂(以下简称“金坛古籍”)。
金坛古籍在创办者耿网秀先生与其女儿耿春霞女士两代人带领下,已经走过了四十个春秋,前不久刚刚荣获“江苏省老字号”名录,而这四十载也与改革开放以来古籍出版事业的蓬勃发展近乎同步。金坛古籍在学界和业界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和丰硕的成果,在古籍印装特别是宣纸线装彩印技术方面一直走在行业前列。走进金坛古籍的陈列室,不啻进入一所琳琅满目、异彩纷呈的中华传统典籍博物馆。本刊编辑部走访了金坛古籍,在总经理耿春霞女士和该厂资深技术人员的热情分享下,让我们对中华传统书籍形制的现代化之路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拥有丰富悠久书籍文化的中国,涌现出众多的古籍装帧形式。根据文字媒介的不同,早期有甲骨、金石、简牍和帛书。当纸张成为流行的书写与印刷材料后,也有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梵夹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诸多形式,这些不同的书籍形制,穿越千百年而流传至今,不能不为一代又一代匠心独运的从业者的传承、发展与创新。
编辑部:经过上千年的发展,线装成为咱们传统古籍最为通行的形制,它与我们日常见到的西式洋装书籍在印装上最大的差异是什么呢?
耿春霞:我们大家熟知的文房四宝纸笔墨砚,其实都有各自的核心产地,与湖笔、徽墨、端砚一样,安徽宣城出产的宣纸才是最符合传之久远的传统追求的书写与印刷材料,好的宣纸往往有“纸寿千年”的美誉。但是,宣纸有两个特点,对古籍现代化印装提出了挑战:一是宣纸薄如蝉翼,又柔软透气,这些优点却使它难以进入印刷机械;二是拥有非常良好的吸墨性,不能双面印刷,即便攻克宣纸的工业化印制,装订也足以成为高难度的挑战。我的父亲耿网秀早在20年多前就专门组建团队,历时11年研发出了手工宣纸彩色印刷技术,这项技术能够使印刷作品保持上百年不褪色。在印刷过程中,往往需要多次调图校色,而印好之后,又需要工人使用木质长尺,手工将印好的宣纸对折成筒,然后再装订成册。从宣纸到成品的线装古籍,需要经过三十多道工序,其中绝大多数需要手工完成,有着严苛的技术标准。
在宣纸彩印领域,一般都会采用涂层宣或仿古宣,金坛古籍采用了与众不同的手工宣纸直接印刷,能够达到更高的仿古印刷效果。通过墨相、色彩等方面的精心探索和印前、印中的特殊处理,结合机器设备的改装,金坛古籍形成了独特的宣纸彩印技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高色彩饱和度、层次分明,并呈现墨透纸背的韵味。2003年至2015年,《中华再造善本》的全部宣纸彩印任务,都是在我们厂里完成的。
耿春霞:父亲耿网秀先生创办金坛古籍的时候我还小,那时候我就住在厂里,也就是陈列室这层楼,因此对它有着特殊的感情。目前这里是我们所获荣誉的集中展示区。从2001年的《中国小说史略》算起,我们多次获得中华印制大奖,这是国内唯一由国资委审批、经国务院认可的印刷行业权威奖项。而从2008年开始,我们已7次荣获被誉为世界印刷界“奥斯卡”的美国班尼奖。这些荣誉是我们每个岗位上的师傅精诚合作的结晶,也是不断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动力。
我留学回来后就穿上工作服,与油墨打起了交道,入行也有十多年了。从最基础的传统工艺开始学起,下过车间,做过业务员,虚心向老师傅学习。很多老师傅是看着我长大的,跟着他们学习古籍印刷、装帧,特别踏实。现在厂里基本上呈现了老中青三代传承的良好态势。
耿春霞:这三位是我们金坛古籍的资深骨干。高六生先生是业务经理,谭金珍老师是车间经理,谢腊粉老师是线装技师,他们三位对金坛古籍的业务流程、生产流程和技术攻关等重要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
编辑部:感谢诸位在百忙之中向我们分享。请问你们从何时开始接触线装古籍印装的相关工作?
编辑部:三位在各自岗位上都积累了几十年的宝贵经验。那么可否向我们介绍一下,您认为从事这一工作最大的考验是什么?而您又是如何通过这一考验的?
高六生:我做业务嘛,对于生产的全流程以及成本核算,必须十分清楚。刚接触业务时,有两个难题,一是不熟悉报价的技巧和步骤,二是对纸张、装订工价等的算法,弄不清楚。在老耿总网秀先生的指导下,不间断地积累经验和教训,也是经过多次实践,才慢慢熟悉起来。
谭金珍:我现在是车间经理,这个岗位考验对生产全流程的统筹能力,需要抓生产中每个环节的进度,才能科学、高效地安排人力。有时还需对接客户、解决印刷装订中出现的很多问题。这么多年也是跟着耿厂长不断学习,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我学到了很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让我足以有解决应对这些考验的能力。
谢腊粉:最初我是在精装车间工作的,后来转到线装车间,起初对线装的装订工艺也一窍不通。那时候耿网秀厂长和我的师傅谭总,利用下班后的时间给我们授课,带我们学习线装的装订工艺,使我较快地成长起来。
编辑部:在您的职业生涯中,承担或参与的最繁难的图书项目是什么?有哪些难忘经历?
高六生:我后来主要做业务,参与的图书印装项目不如他们两位,个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十几年前,刚开始做古籍影印精装书的时候参与的河南大象出版社出版的《近代史所藏清代名人稿本抄本》。这一个项目前后花了五六年时间,经过多次印刷才最终完成。因为当时摸不到扫描的重点,在此期间反复折腾数次打样,好不容易才达到满意的效果。到现在,经过我们单位多年来的技术探索,那时的很多问题早就不成问题,一切就很顺了。
谭金珍:自己觉得参与过最繁难的项目是《十竹斋笺谱》。这部作品是运用饾版拱花水印木刻工艺制作完成的。“饾版”是将彩色画稿按不一样的颜色分别勾摹,然后把每种颜色刻成一块小木板,再依次逐色套印或叠印。“拱花”则是在柔软的宣纸表面压印出凸起的暗纹,这完全需要手工操作,压力太大的话柔软的宣纸容易破损,压力过小暗纹就不明显,十分考验技术水平。也是经过多次反复尝试,不断微调力度,才能积累出手感。
谢腊粉:我觉得遇到最难的项目是中国书店出版社出版的《万寿盛典图》,因为这是个近50米的长卷做成的经折装。虽然之前我们也做过《兰亭序》《奥运手册》等经折装,但是像《万寿盛典图》这么长的画卷还是第一次。而且,画面上的人物、店铺、场景都需要做到无缝衔接,很考验我们的拼接及装帧技巧。
编辑部:真是令人叹为观止。不管是精装还是线装,印制还是装帧,每一个项目的每一道工序背后,都是呕心沥血和千锤百炼。十分敬佩诸位对传统线装古籍印装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所作的贡献。诸位不约而同提到老厂长耿网秀先生,我们之前也在广陵书社曾学文社长的文章中读到过他的相关事迹,不知三位与老厂长耿网秀先生是否有过直接的合作?他给您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什么?
高六生:和耿网秀先生一起共事二十多年。他工作认真,每天比员工早到单位,下班也最后才走,在车间一线亲手抓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他平易近人,很受员工爱戴和崇拜,低调不张扬,一心只想做好分内之事。他出差拜访客户,一些出版社的社长都主动积极要见耿厂长,更是对我们的印刷工艺和质量赞不绝口。
谭金珍:耿厂长这个人不怕吃苦,永远保持一股激情,他想做的事就必须要做好、做到位。他很能干,有英明的决策,他能带领公司在市场之间的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脱颖而出,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谢腊粉:我一直感觉我们的耿厂长是很低调、亲民的,什么样的事情都亲力亲为。印象最深的是疫情期间,他亲自站在厂门口,为员工量体温。为了给员工提供稳定的生活保障,他也会提前做好5年规划,保证能接到足够量的项目。
编辑部:从您入行之初到现在,作为一线从业者,您感受到的最大变化是什么?对于这一传统技艺,您的体会和期待是什么?
高六生:变化就是现在市场之间的竞争激烈,大部头的国家项目慢慢的变少,小部头的项目也不多,印厂要保证产品质量和印刷时间的同时,价格还要优惠,这样才存在竞争力。至于体会和期待,因为是传统手工艺活,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这一行业,还好我们小耿厂长很重视培养年轻人(当然她自己也年轻),希望单位能老带新,一代一代传下去,发展得更好。
谭金珍:感受到的最大变化是我们的小耿厂长作为年轻的带头人,她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潮流,能带领我们不断学习新的装帧方式、函套设计、包装工艺等。现在我们还做了抖音号、视频号,拍摄了一些公益视频进行宣传推广。我的期待就希望我们单位的老中青三代人能一起努力,把我们单位继续做大做强。
谢腊粉:我觉得最大的变化在于,之前我们的耿厂长一心只想做好一件事,做好古籍线装书和影印精装书,更好地为各大出版社服务。而现在的小耿厂长在认真做好古籍复制印刷工作的同时,还注重把我们的民间传统文化宣传推广出去,例如我们开展了好多场“非遗进校园”活动,蛮受小孩子喜欢的。我的期待是,作为单位的一份子,真心希望我们单位能越做越好,在全国各地的知名度愈加提升。
编辑部:两位都谈到与时俱进,比如公众号、“非遗进校园“活动等,这也是我们十分关注和敬佩的。咱们金坛古籍的微信视频号,并不直接带货推书,而是用线装书蕴藉风雅的形态,配合古籍中对于传统时令的内容记载,向公众传递民间传统文化知识,在出版业、印刷业运营的短视频中可算一股清流。
耿春霞:融入创新元素的古籍不“古”,现在一些文创产品已经使用了古籍印刷和装帧技术,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民间传统文化的美。我们将持续关注古籍的再生性保护,在全球范围内传承中华古籍之美。
编辑部:我们还注意到,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也是中法文化旅游年,巴黎举行的“运河遇·鉴”交流活动中,咱们金坛古籍的雕版印刷技术和古籍产品精彩亮相,让外国友人也零距离感受来自中国的民间传统文化魅力。我们得知咱们的展品也是别具匠心,这中间还包括卷轴装的《中秋帖》、经折装的《兰亭序》、蝴蝶装的《诗经名物图选粹》、包背装的《永乐大典》和线装古籍《钦定天禄琳琅·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既展示了金坛古籍的精品力作,又在内容上呈现了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里的精粹,更展示了我国古籍装帧形制的发展演变。活动中还设置了雕版印刷互动体验,并带去了线装《古诗词小锦囊》这样精美的伴手礼。2023年,金坛雕版线装印刷非遗工坊入选江苏省首批非遗工坊名单,我们在江苏省文联的官网“江苏文艺网”上还能看到金坛古籍荟萃了各种古籍装帧工艺的视频影像。在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日益受到关注与重视的新时代,相信这一古老技艺必将焕发新的活力。也祝愿诸位生活幸福美满、事业蒸蒸日上。感谢诸位!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