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江竹紙匠心高手傳千年(匠心獨運)

 2024-09-06     笔记本印刷
产品详情

  四川省樂山市夾江縣,夏雨連綿,崎岖的丘陵間霧氣彌漫。當地盛產竹子,有風吹拂,霧中竹枝搖曳,配上暗沉的天色,猶如一幅水墨畫。

  行至馬村鎮狀元紙坊,坊前巨大的篁鍋剛燒熱。工人們手腳利索,將處理過的嫩竹放入鍋中蒸煮,它們很快就會成為造紙的质料。

  夾江享有“蜀紙之鄉”的美稱,竹紙在這裡沿襲了千年。當地自唐代便用竹料造紙,竹紙制造技藝興於明,盛於清。夾江竹紙與安徽宣紙齊名,曾被國畫大師張大千譽為“國之二寶”。2006年,夾江竹紙制造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明遺產名錄。

  遵从古法,一張竹紙要3個多月才干完结。夾江縣清代道光年間的《蔡翁碑敘》將竹紙工藝归纳為“砍其麻、去其青、漬其灰、煮以火、洗以水、舂以臼、抄以帘、刷以壁”24個字。“從選料到成紙,要經歷15個環節,工序多達72道。”狀元書畫紙廠廠長陳秀君說。

  狀元紙坊仍然保存完好的72道竹紙制造工序。紙坊地点的老屋已有一百多年歷史,下層造紙、上層住家,一家人代代以紙為生。陳秀君的公公楊佔堯是竹紙制造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她隨白叟學習造紙技藝,现在是楊家手艺造紙的第十三代傳人。

  “熟練把握一切工序,是成為傳承人的基礎。”陳秀君專注竹紙30年,習慣了整日待在生產現場與工人們討教。“每道工序有各自的訣竅,以蒸煮為例,篁鍋的火候、用水量都不好把握﹔在去水后的紙堆上將一張張紙分開,用的也是巧勁,稍有不小心便把紙損壞了。”談起造紙,陳秀君打開話匣子。

  諸多工序中,抄紙是最難的一環。工人將竹帘放入紙槽再拿起,其上就有了流动的紙漿,此時必須輕輕晃動,使纖維均勻散布、剩余的水分天然丢失,纖維方能交織成紙。“這個過程得做到心手合一,用力均衡。技藝精深的老師傅甚至能做到抄出的每張紙厚度近乎相同。”每道工序陳秀君都耐性磨礪。

  本年,陳秀君成功入選第六批國家級非物質文明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機器紙成本低、產量大,市場對手艺紙的需求再三下降,年輕人中有興趣學習竹紙制造的更是少之又少。在產業發展、文明傳播方向轉型,是夾江竹紙必須面對的課題,也是陳秀君的壓力地点。

  楊灣紙坊裝潢古色古香,牆壁刷成紙漿色,整個修建猶如被潔白的竹紙包裹著。生產廠房寬敞亮堂,工人熟練地抄紙,紙堆壘得整齐,像一個個“豆腐塊”。樓上木板架摆放整齊,工人小心谨慎地將濕紙刷在板上,靜待晒干。這裡年產手艺紙5萬余刀。

  楊灣紙坊創建者楊雨本年35歲,是土生土長的夾江人。過去,夾江竹紙做在作坊、賣在作坊,銷路打不開。现在,乘著電商發展的春風,他把竹紙帶進直播間。組建專業團隊直播帶貨,在各大網絡渠道運營賬號、積累粉絲,楊雨的書畫紙品牌每年能從電商渠道接到上百萬個訂單。

  技藝傳承與產業發展相輔相成。在楊灣紙坊展廳,新產品琳琅滿目。“雁皮紙”美如絲絹、潤而不涸,適用於國畫創作。“蟬翼毛邊”薄如蟬翼、細膩柔滑,是拓片拓碑的佳選。“根據書畫從業者的需求,我們還會用青苔、龍須草等资料做紙,實現手艺紙的定制化。一刀高品質的竹紙能賣到900元。”楊雨告訴我,紙坊還開發了文房四寶、文創產品,同樣熱銷。

  蟬鳴陣陣,童聲朗朗,暑假剛至,大千紙故裡研學園熱鬧起來。搬把小板凳坐好,學生們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體驗夾江竹紙制造,親手抄撈紙張。如有興趣,還能在自己制造的紙上題字作畫。見學生們踴躍參與,園區負責人王祥兵很欣喜:“紙張承載著歷史,親身參與造紙過程,孩子們更能體會中華文明的魅力。”2019年大千紙故裡研學園開園,設有古法造紙陳列館、漢文明體驗館、古法造紙體驗中心、年畫拓印裝裱體驗區等區域,是夾江竹紙制造技藝研學的首要基地。

  “要把夾江竹紙傳出去,讓技藝活起來,就得在課程設計上用心,研學必定不能走馬觀花。”王祥兵告訴我,園區聯合非遺傳承人與研學課程團隊,把課程做得細致、有亮點,開發了“抄撈紙張”“手艺花草紙”“夾江年畫”等多門研學課程。“我們正計劃將夾江竹紙制造技藝做成動畫刺进課程,便利孩子們了解和記憶。”王祥兵說。

  這兩年,來到狀元紙坊參觀研學的人也多起來。“多的時候,一年要招待超過3萬人。”陳秀君親自上陣演示,還做了調查問卷搜集建議,“要拿出造紙的勁頭來做好研學。”

  “沒想到我也能够親手做出竹紙,這次研學經歷令人難忘。”翻看孩子們的留言,幼嫩的字體中飽含對傳統文明的贊嘆。陳秀君信任,夾江傳承千年的竹紙香氣,必定會愈發濃厚。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