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亚细亚医疗投资有限公司、深圳玫瑰医疗投资有限公司

 2024-11-10     产品案例
产品详情

  据乐游上海,黄浦滨江沿岸,有多少历史传奇在此书写,就有多少新风新变在此发生。多少年来,人们在这里做生意、跑码头,迎来冒险家的掘金、观光客的鼎沸和世博会的盛景,往来穿梭的脚步太匆匆,与寻常生活的距离也就拉开了。

  但很快,上海的市民和游客们将迎来属于他们的全新“滨江慢生活”。从杨浦大桥到徐浦大桥间的45公里公共空间,将在不久之后贯通开放;当老工业风情和绿色水岸彼此呼应,当经典建筑群落与现代生活方式水融,且行且歌,将浦江的风情一路看尽。

  “外滩”是上海都市的最初轮廓线,原是一片荒芜的浅滩,20世纪,现今人们熟悉的外滩建筑们渐次成形,北起苏州河口的外白渡桥,南至金陵东路,全长1700米内云集了52幢风格各异的大厦。

  文艺复兴式风格的上海总会、折中主义风格的亚细亚大楼、哥特式的中国通商银行大楼、新希腊建筑风格的浦东发展银行大楼、近现代主义的交通银行大楼、美国学院派的和平饭店……雄辉而又雍容的“万国建筑博览群”。

  你可以在宽阔的亲水平台上漫步而行,将两岸风情尽收眼底。尤其是在靠近外白渡桥一段,晚风吹拂的夜里,你大概不会想到这里竟远比你想象的要清静得多。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的“情人墙”是这座城市最深刻的集体记忆之一。每一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此地,观赏江景、照相留念,聆听海关大楼的钟声;走累了,多得是方便的长椅、石凳和平台阶梯供你随时歇脚,即便是在游人最鼎沸的时候也不缺空位。身边时不时会掠过的,还有跑步爱好者们的轻盈身影,在黄浦滨江的8.3公里空间全线贯通之后,相信加入这一乐活大军的人群将会更多。

  和华丽的浦江游轮不同,坐上一班轮渡的花费只需要两块钱,行程也是简单的点对点,从此岸的金陵东路开始,花上十分钟的时间,在笃定的轻摇慢晃之中,悠悠地顺着江水抵达对岸的东昌路渡口,不远处即是浦东最繁华的陆家嘴地区,东方明珠、上海中心、环球金融中心和金茂大厦等上海的标志性摩天大楼正是在此云集。

  曾经是风云际会、纷繁嘈杂的鱼龙江湖,如今则是江水悠悠、超然离世的闹市桃源。作为上海最重要的水陆相衔交通集散点之一,十六铺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一个轮船码头,而是集浦江游轮登船点、公交站点始发站、旅游大巴及自驾车停车地于一体的重要交通枢纽。

  外地游客能够轻松的享受到票务代理、旅游投诉、简单医疗等一系列的便捷服务。从这里出发,不论是前往外滩还是深入豫园老城厢的城市腹地,通过双腿就可以方便到达。而B2层除了为各地的旅游大巴们提供了超过1万平方米的停车空间之外,还和上海迪士尼形成了对接。

  不夸张地说,十六铺就像是一颗心脏,水陆两栖的各条交通线路就是连结于此的血管,通达到这座城市最精彩的各个角落。

  它本身就足够好看、好玩。一个融合了怀旧与时髦气息、充满想象力和科技感的沪上休闲娱乐新地标,其面貌正越来越清晰。

  1、你能够最终靠时光机穿梭回1930年的上海,听一听卖货郎的吆喝声,闻一闻庙会点心的香味,和穿梭其间的民间艺人、小裁缝、警察打个照面,更不可思议的是可能一不小心被前来收租的包租婆给吓一跳。老上海的一点一滴,都在这些生动的细节中“活”了过来,让人会心一笑。

  2、外滩保龄球馆,则是此间一家娱乐性极强的复合功能俱乐部。此外,他家还很“不务正业”地设置了台球、飞镖、KTV、餐厅、酒吧等多种娱乐及餐饮设施,台球桌是相当难得的职业赛事级别标准桌,KTV也有3个大小不同的包间以供选择,配备有数以万计的中英文流行曲库,能够很好的满足麦霸们的各种不同需求。

  3、妙天-HI世界,它乃是国内首家以治愈为主题的体验馆,你可以在各种3D画场景中拍出超大脚、倾斜站立、大小变换的图片,趣味性十足。最新落成的还有盗墓笔记超级密室,以云顶天宫、七星鲁王宫、怒海沉沙三个主题为背景,引入VR体验,让你体验背着装备打怪的惊险之旅。

  4、十六铺水岸的美食也一点不含糊,大部分的入驻门店都是上海首家。诸如1986汽车主题德国餐厅、以《智取威虎山》电影场景打造的主题餐厅、主打纯正薄披萨的意大利餐厅、纯正的云南菜“苍南云海”等等,在好味道之外也不乏亮眼的新意呈现。

  因为世博会修建或拓宽,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绿地几乎从无到有,连天上飞的鸟都多了起来。进入“后世博时代”,这一片曾经承载了民族梦想的地方将以文创、低碳为特色,为市民提供舒适、惬意的城市休闲空间。

  从南浦大桥之下进入浦西世博滨江的区段,近来兴起的城市共享自行车是悠游此地的最佳选择之一。高达165米的“亚洲最大温度计”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独一无二的醒目标志。

  你可以在法国生活艺术空间的精品商店里进一步探索罗纳-阿尔卑斯大区和法国传统、生活艺术及创新理念;上海目前唯一一家具有德国北德风格的餐厅汉堡之家,除了供应原汁原味的德国菜系,还提供具有千年历史的纯正德国啤酒;微缩版的川西活水公园,则是通过创造人工湿地生物净水系统、模拟自然森林群落,化死水为活水,提供惬意宜人的乐活之美。

  不论是BBC纪录片音乐会、英国绘本音乐剧还是柴可夫斯基经典音乐木偶剧,各色国际顶尖儿童剧目演出纷至沓来,小朋友们月月都有多部重头演出可看。未来,在附近的江南制造局原址之上,还将有各种适宜亲子运动、游乐的公共空间向公众开放。

  局门路、蒙自路一带,已经有一片婚庆主题的大型园区显出了雏形。关于一个完美婚礼的所有想象,或许你都能在这里找到相应的期待。

  一年四季,园内都有应时的鲜花成片盛开,从郁金香、湿地芦苇,一路看到桂花初绽、银杏满地,实在赏心悦目。明年年中,待到黄浦滨江世博段的公共空间实现了基本贯通,曾经陪伴着上海人度过了百余个难忘世博之夜的58盏火焰灯也将被重新点燃,将如诗般的滨江生活畅想继续照亮。

  黄浦滨江将在2017年,消弭外滩、南外滩、世博园三大区域的断点,实现8.3公里公共空间的全面贯通。融合步行道、慢跑道、骑行道、陆上观光车道和水上游览船道,你可以从最北面的苏州河一路慢跑至日晖港,中途再无阻碍;也可以乘坐全新规划的游船、巴士遍览名胜古迹以及浦江两岸的风景……

  数学、天文学和医学的基石之作——欧几里得《几何原本》、托勒密《天文学大成》和古罗马名医盖伦的医学作品集,它们创作于遥远的古代,在漫长的中世纪经过七个城市——亚历山大城、巴格达、科尔多瓦、托莱多、萨勒诺、巴勒莫、威尼斯几十代人的抄写、翻译、传播、接力,存活到了印刷术发明的一刻,从此发扬光大,推动了现代科学的诞生,并流传到了今天被称为经典传颂。

  强大不可抗力的破坏——战争冲突、政治博弈、信仰分歧等,脆弱、昂贵、费时的技术与手段——矜贵的莎草纸与羊皮卷、抄写员的纰漏、翻译的失误等,让这些人类文明的火种几乎濒临熄灭。但因为有了统治阶层的支持、修道院的庇护、阿拉伯学者起到的关键桥梁作用。大型学术机构智慧宫的研究和学者的辛苦注解、翻译,欧洲正是通过这一些翻译作品的回译,才促成了文艺复兴的发生、书商和印刷工的不懈努力,多次命悬一线的《几何原本》《天文学大成》等经典才绝处逢生,突出重围。

  本文所选取的内容,就是英国历史学家、作家维奥莱特·莫勒对这一段惊险历程的描述。莫勒关注的重点是科学史,更确切地说,是“精确的科学”,明确描述了三个主题:数学、天文学和医学。

  在莫勒看来,其中有三位天才脱颖而出:数学天才欧几里得、天文学天才托勒密和医学天才盖伦。欧几里得和托勒密在他们各自的主题中尝试了广泛的研究和写作,分别著有《几何原本》和《天文学大成》。但盖伦的情况更复杂,他写了几百本书。所以莫勒决定着重关注构成亚历山大城医学课程的内容和解剖学以及药理学的一般领域。这三个非凡之人都定义了他们各自主题的结构和内容。后来的学者在他们创造的框架中研究了几百年。

  以下内容节选自《火种:人类文明的最初成果如何在七个城市之间传承?》,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火种:人类文明的最初成果如何在七个城市之间传承?》,[英]维奥莱特·莫勒著,郝静萍译,果麦丨浙江文艺出版社2021年1月版。

  如果你能俯瞰公元500年的地中海世界,你会看到什么呢?执掌罗马政权的东哥特国王正在尽其所能,让自己看起来像个皇帝;在博斯普鲁斯海岸,君士坦丁堡的皇帝在重建罗马帝国的辉煌;而在遥远的南方,文明的摇篮,波斯沙罕沙正在战事不止的北方边疆谋划下一步举措。这是一个变化的世界,这是一个混乱的世界,这是一个城市不断收缩的世界,图书馆被一个接一个付之一炬,一切看来都变幻莫测。

  这样的状况是不利于保存书籍和追求知识的。两者都需要政局稳定、个人兴趣和资金源源不断的支持才能做到,而公元500年却缺少这些条件。即使如此,少量知识仍得以延续,许多书籍保存完好。我们从远祖那里继承了巨大的财富,但也有遗憾,在通向21世纪的漫长旅途中,大部分古代文化已经遗失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得以幸存:埃斯库罗斯所著的80多部戏剧中仅有7部尚存,索福克勒斯所著的120个剧本仅存7部在世,欧里庇得斯创作的92部作品保留至今的只有18部。许多其他作家的作品消失殆尽,只在别人的著作中隐约提到。

  5世纪晚期,一个名叫斯托拜乌的人编纂了一部巨大选集,摘录了1430首诗歌和散文。其中只有315首作品仍流传于世,剩下的已经全部失传。科学的遭遇要好一点儿,但也有一些重要的著作掉入时代的裂缝中,比如,盖伦的《论证明》、泰奥弗拉斯托斯的《论矿藏》和阿里斯塔克斯关于日心论的论文(该论文如果现在仍存在的话,可能会显著改变天文学的发展轨迹)。他们现存的著作包括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托勒密的《天文学大成》和盖伦的文集,都是几千年学术研究的成果。这些书所包含的理念经过数代抄写者和翻译者的头脑过滤,又在中世纪晚期和文艺复兴时期受到阿拉伯世界杰出学者的改编和拓展,逐渐地改写了历史。

  欧几里得(约公元前330年—公元前275年),古希腊数学家,被称为“几何之父”。他最著名的著作《几何原本》是欧洲数学的基础。

  有时候人们会为复原书籍做出努力,早在古代,人们就意识到知识可能面临消失的危险。据苏埃托尼乌斯所言,罗马帝国皇帝图密善(51—96年)“费尽周折耗费巨资保存失火图书馆中的书籍,到处寻找遗失的卷册,并派抄书吏到亚历山大城去抄写和校订”1。在埃及的垃圾堆中发现的莎草纸小碎片和在赫库兰尼姆的帕比里庄园里发现的纸卷,是现在仅存的实际创作于古代世界(在大约公元500年之前)的书稿。其他就是在某一些程度上于世纪之交创作的稿件。

  在古代,书籍生产是一个兴隆的行业,专业化的市场和店铺遍布地中海地区,那么为什么保存至今的纸质书籍仍然这样少呢?在4世纪之前,书籍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而是写在莎草纸上的纸卷。莎草纸用生长在尼罗河三角洲的芦苇制成,通常有三米长,为了阅读,你必须用特制的木棍从一头揭开,再逐渐向上卷到另一端。这种频繁的卷动和展开让莎草纸变得脆弱而容易折断,因此手稿需要经常被抄写到新的纸卷上。

  我们会看到,当更为耐用的抄本(用羊皮纸和木材制成的)开始盛行时,世界就发生了改变,不再有那么多人生产和销售书籍,甚至也不再有那么多人阅读书籍。到公元500年,罗马帝国在西欧解体,基本只剩下东部地区。古代非世界的灿烂文化在新权力——会的阴影中消失。之后一千年,宗教主导了西方的书籍和知识世界,而科学将在中东找到新的家园。

  罗马帝国的西半部摆脱帝国的控制,落入北欧一些部落手中,5世纪随之充满了动荡不安。罗马的伊比利亚半岛现在由西哥特人统治,半岛的北部居住着阿兰人和苏维比人。汪达尔人占领了非洲北部地区,意大利乃至罗马本土刚刚(以十足的帝国荣耀)举行了东哥特国王狄奥多里克的加冕礼。同时,法兰克人正在建立国家,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称的法国。在海峡对岸,盎格鲁-撒克逊的军队正深入英国境内。罗马的权力失去了凝聚力,西欧社会开始走向封闭,人们回归农村,过上更为质朴的农村里的生活,城市的规模也随之缩小。帝国的运输和通信体系崩溃,商人们不能再安全运输货物,贸易因此锐减。

  帝国仅存的东半部尚在维持,但疆域也大大减小。皇帝阿纳斯塔修斯(431—518年)绰号为“双瞳孔”,因为他的眼珠一只是黑色的,而另一只是蓝色的。他住在首都君士坦丁堡,统治着包括小亚细亚、希腊、巴尔干和中东地区在内的领土。公元500年,东西分裂相对来说刚刚发生,社会和文化分裂此时还未根深蒂固,却在后来的几个世纪成为特征性标志。君士坦丁堡的帝国政府仍寄希望于收回前西罗马帝国的至少部分疆域,尤其是罗马和其周边地区。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期间(527—565年),这一愿望更为强烈。查士丁尼一世力量强大而又精力充沛,娶了比他小二十一岁又做过皮肉生意的情妇西奥多拉,令拜占庭精英大为愤慨。

  查士丁尼的统治为期长久又大事频仍。他下令检修罗马法的整个体系,启动重建首都的宏大项目,这中间还包括对圣索菲亚大教堂的重建。据说两名僧侣在僧袍下偷带蚕卵和蚕的幼体回国之后,查士丁尼开始鼓励丝绸生产。而在杰出的将领贝利萨留的帮助下,查士丁尼从汪达尔人手中成功赢回北非的部分地区,在伊比利亚半岛建立了据点。最重要的是,他们重新征服了西西里岛和意大利大部分地区。这些胜利却如昙花一现。东哥特人没有轻易放弃他们对意大利的企图。查士丁尼正卷入西部边疆漫长而痛苦的战争中,而此时波斯人又从南边发动进攻,突厥人和斯拉夫人的部落也在巴尔干北部边境发动攻击。在他去世后的几十年中,他所获得的土地再次失守,东西方的分裂(在希腊和意大利之间的南北断层线)开始加剧。

  人们的日常生活极为艰辛,除了农民和奴隶以外,大约5%的富人甚至也是如此。疾病和死亡笼罩着每个家庭,饥饿和灾难从未远离。再加上成群的野蛮人入侵,踏平你的庄稼,杀死你的家人,生活的图景变得极为黯淡。但一束微光在黑暗中闪烁,这是混乱中的微弱希望——宗教。罗马帝国于380年正式接受,到公元500年,以不同的形式传遍欧洲、中东和北非,代替了“异教”名下的多种教派、诸神和信仰。

  异教信仰种类非常之多,人们信奉很多本地神,这些神常常与自然世界紧密相连,信仰它们是为了影响自然,以确保得到充分的食物供应,实现社会的健康和幸福。坚持一位真正的上帝,这就形成了严峻的选择——什么都会有或者什么都没有,结果导致大部分旧有的异教信仰遭到终结。随着教会日益获得权力和受到欢迎,教会领导者越来越决意消灭竞争性的信仰体系,使全世界基督化。到公元500年,教会几乎快要实现这一使命。

  引人注意的是,在教到达之前的一个世纪,东方的基督徒远远多于西方的基督徒。在叙利亚、波斯和亚美尼亚,遍地都是修道院和教堂。人们固守着对救赎的应许。他们都以为,你在尘世间受苦越多,来世就会过得越好。这一思想是对5世纪和6世纪令人绝望的日常生活现实的一种有力保护。这一说法对战胜异教也很重要。异教在传统上支持对幸福的追求,将痛苦当成不幸予以指责。

  在早期的修道院中,痛苦战胜快乐有着最为极端的表现。许多修道院在这一时期建立,到600年的时候,仅在高卢和意大利就有300座。在这些通常与世隔绝的团体中,正如历史学家斯蒂芬·格林布拉特所言,人们普遍相信“救赎只能来自谦卑”。在修道院居住的人被要求自我鞭挞、自我牺牲,过着严格的禁欲生活。但这些修道院也是可怕的世界中的和平与安全之地,并慢慢的变成为能够接触到教育或图书馆的唯一处所。

  和异教之间的战争持久而激烈,伤亡众多。教会的力量占据上风,想方设法要毁灭或同化古代社会本质为异教的哲学、科学和文学,学术研究最终处于和异教两者之间的无人地带。529年发生的两个重要事件使两种力量对比进一步偏向。查士丁尼大帝关闭了雅典学院这一新柏拉图主义哲学和异教反抗的中心。哲学家们带着书籍和学说逃到波斯,打破了“黄金链”,这一起源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雅典探寻知识的传统。

  与此同时,在伊奥尼亚海对岸意大利南部卡西诺山的岩石山顶上,一位名叫本尼迪克特的而年轻的基督徒建立起一座修道院,实行新的宗教秩序,这种秩序后来传播到了全世界。随后几个世纪,卡西诺山因为它的图书馆和缮写室而著名,成为知识和教育的重要避难所。在柏拉图学院最后一次关门的时候,圣本尼迪克特拆毁了延续几个世纪的阿波罗神庙,建立了修道院取而代之。这一象征意义再清楚不过,一个新的时代在战栗中形成。

  诚然,在对人们灵魂的战争中显然已经取胜,但经典的学术研究仍保持着对人们头脑的控制。从思想的卓越和论证的复杂,到语言的美感和语法的巧妙,学术研究的一切方面都具有优势。而早期的著作的拙劣众所周知,这件事让教会人士极为尴尬。正如6世纪的一位作者所言:“我们既需要基督徒,又需要异教的教育,前者使我们的灵魂受益,后者让我们学会语言的魅力。”

  但认识到古典教育的价值是一回事,保护提供这种教育的学校免于遭受世界变化的动荡就完全是另一回事。5世纪的时候,东哥特人入侵意大利,一些学校幸免于难,查士丁尼热衷于在罗马重建高等教育来强化他对这座城市的征服。学者卡西奥多罗斯(约485—约585年)梦想在那里建立一所神学大学,但这些计划无果而终。伦巴第人于568年入侵,为意大利的传统教育敲响了丧钟。这种教育只有少部分富裕家庭的男童才可以获得。少数负担得起的特权阶层在家中教育他们的子女,但修道院日益垄断教学,他们的教学重点必然是文献和教义。

  书籍生产也大致如此,在4世纪和5世纪期间,地中海地区的书籍生产量明显减少。在罗马这样的大城市,一些商业书籍的生产仍在持续,但规模较以往大幅缩减。大部分书籍通过朋友或学者关系网找到并由个人自行抄写。到500年的时候,世俗书籍的生产实际上已转入地下。相比之下,随着圣徒传(讲述圣徒的生平故事)这样的全新宗教文献体裁的出现,修道院缮写室的书籍产量显著增加。

  卡西奥多罗斯未能在罗马建立他的大学,就转而在位于意大利南部海岸的斯奎拉切的家族地产中建立起维瓦留姆修道院,这是受到了叙利亚尼西比斯学院的鼓舞,他在君士坦丁堡居住时听说过这所学院,可能还参观过它。卡西奥多罗斯是一位的基督徒,也是古典课程的热情信奉者。古典课程分为三学科(修辞、逻辑和语法),后又分为四大科(算术、几何、天文学和音乐)。他在维瓦留姆的图书馆放入了这些科目的作品手稿,并通过制定抄写标准和改进抄写方法发展了缮写室中的手稿生产。

  16世纪伊斯坦布尔加拉塔天文台(Galata Observatory)的天文学家,他们使用众多的工具,如地球仪、象限仪、漏沙计时器和星盘。图为《火种:人类文明的最初成果如何在七个城市之间传承?》内页插图。

  卡西奥多罗斯是他所处的时代中少有的著名学者之一,对意大利古典文化的保存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他从罗马图书馆冒烟的废墟中挽救了书籍,保存了它们并实现再生产,确保后人能清楚看到这些书籍,它们继续构成了中世纪教育体系的框架。他在君士坦丁堡生活了二十年,也是弥合东西方日益扩大的裂痕、将拜占庭的希腊文化和语言以希腊手稿的形式带回意大利的最后一批学者中的一位。这些手稿现被保存在维瓦留姆图书馆的一个特殊的柜子里。

  523年,卡西奥多罗斯被任命为意大利东哥特国王狄奥多里克的首席顾问,接替当时意大利唯一一位学者亚尼修·玛理乌斯·塞维利诺·波爱修斯(480—524年)。波爱修斯在普及古代学术研究方面比卡西奥多罗斯走得更远。对卡西奥多罗斯来说,古代学术研究始终是的侍女,其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接近上帝。从另一方面来说,波爱修斯相信世俗学识本身的价值,他曾经雄心勃勃地开展一个项目,翻译古典课程学习中必需的所有希腊著作。他的努力因受到监禁和后来涉嫌图谋反对国王狄奥多里克被处决而中断。如果他的所有翻译作品被保存和流传下来,古代科学的传播可能会大不相同。

  照现在的样子,我们对于他实际翻译的书只有些模糊的线索,这中间还包括《几何原本》的一部分和托勒密的一些著作(但没有《天文学大成》)。波爱修斯在不同地方提到了(至少部分)《几何原本》的拉丁语翻译,维罗纳盖皮托雷瑞图书馆尚存的5世纪重写本中可辨认的片段提到了从第一册到第四册的材料,但没有图解和证明,因此可能用途有限。这本书的抄写本基本上没有几本。到9世纪的时候,只有少量尚存。我们对欧几里得的伟大著作的这一版本所知甚少,但它至少让学者意识到,在数学方面存在深刻得多的知识来源。

  拉斐尔在《雅典学院》中所描绘的人物都手持书或在阅读书,而实际上手抄本或书籍在5世纪之前并未开始使用,它们由羊皮纸——经过处理的动物皮制成,而不是由芦苇做的莎草纸。造纸厂直到14世纪才出现在西欧,虽然在此前几个世纪的世界中都会存在。在手稿需要被复制到新纸卷上之前,莎草纸最多只能延续两百年。羊皮纸延续时间更长,但只有保存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如此,需要远离潮湿、啮齿动物、蠕虫、飞蛾、火和其他许多潜在的不利因素。

  手抄本起初只是一种现象,在4世纪到8世纪之间逐渐变得流行。如果我们单一地假想一番传播过程,托勒密在2世纪的亚历山大城撰写《天文学大成》时有很大的可能是在莎草纸上完成的。这一纸卷可能至少被重新抄写过两次,才会保存到6世纪,在当时有可能会被抄写到羊皮纸上,装订成书。这也要一直重新抄写,以确保存下来(假设也躲过了通常的害虫、损害和灾难),到1500年的时候学者才能接触到。因此,《天文学大成》从150年到1500年可能至少被重新抄写过五次。问题是,是由谁抄写的,人们又是如何发现它的?

  每本书的命运取决于它身处的图书馆或私人住宅的墙外发生的事情。在古代晚期的动荡年代,政治、社会和宗教生活的布局正在以深刻的方式发生明显的变化和重组。学术研究的世界逐渐从公共世俗领域转向寂静的修道院。在生活的其他领域也能够正常的看到这种转移:随着教会进入以填补罗马帝国的公共事务留下的空白,城市的地形开始发生变化。

  哈里发马蒙统治期间铸造的阿拔斯金第纳尔。图为《火种:人类文明的最初成果如何在七个城市之间传承?》内页插图。

  国家的权力解体,转移到私人和宗教领导者手中。巨大的教堂在古代集会的公共场所崛起,神庙被毁坏或改建,城市的公共空间被基督化,主教成为关注焦点。和学校一样,公共图书馆在这一过程中也受到损坏。没有人出钱保养它们,它们遭到废弃而衰败。对数学和天文学等学科感兴趣的人们,都不得不私下学习,脆弱的学者关系网进一步缩小。

  由于对医学的持续而迫切的需求,医学的故事略有不同。医学知识总是有用而又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医学书籍的需求一直存在。在古代晚期的大多数图书馆里都能够找到此类书籍。医学始终是一项多层次的事业,最基础的护理由人们在自己家中完成,下一级则由当地的治疗者或智者担当,这些人对当地的植物和草药疗法具有一定的知识。不过,这种知识是口头上的,它的实践者大多不识字。

  受过教育的医生极为少见,他们彼此相隔较远,所接受的培训差别很大,主要服务于富有的城市客户。宗教在古代医学中也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士麦那、科林斯、科斯和帕加马的医学教学中心设有治疗圣地,吸引了不少祈求者,就像今天的圣地一样。在其中工作的医生本能够应用他们收藏的书籍治疗病人和培训学生,但作为异教信仰的中心,这一些地方的许多书籍在占上风的时候被毁。

  在安纳托利亚的帕加马,供奉希腊医药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圣地吸引了数千祈求者,成为著名的医学学习中心。盖伦在这里出生并受到教育,然后去了亚历山大城,又去了罗马。根据历史学家普鲁塔克所言,这座城市里还有一座重要的图书馆,收藏了20万本书。该图书馆由阿塔罗斯王朝建于公元前3世纪,罗马地理学家斯特拉波(前64—24年)在讨论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时提到它:“但是当他们(亚里士多德的继承人)听说这座城市所臣服的阿塔罗斯国王们为了建立位于帕加马的图书馆如何热切地寻找书籍时,他们把书藏在地下的壕沟里。”

  不出所料的是,这些书并没有因为被埋在壕沟里而受益,它们在壕沟里“因为潮湿和飞蛾而遭到损坏”,如果它们被放到帕加马图书馆的书架上,结局会好很多,这所图书馆的墙为了空气流通和防止潮湿,做了特别的设计。

  作为知识中心的帕加马最重要的对手是以弗所。到2世纪末,以弗所开始在竞争中领先,成为“亚洲第一”。在3世纪,地震和哥特人的袭击加速了帕加马的衰落。来到这座城市,意味着许多教堂的建立。但是,帕加马人只享受了一段时期的稳定,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对异教徒的迫害加剧(这座城市仍然保留着若干异教),瘟疫又使余下的人大批死亡,人口随之缩减。

  与此同时,以弗所进入了全盛时期。作为罗马帝国亚洲行省的首都,它是一座繁荣的港口城市,以阿尔忒弥斯神庙而闻名,这是古代世界的奇迹之一。一条大理石柱廊大道引领游客从港口穿越城市,经过出售阿尔忒弥斯纪念品的店铺,来到可容纳24000人的华丽的圆形剧场。在公元117年,那里修建了一座宏大的图书馆,以纪念罗马参议员塞尔苏斯——他被埋葬在图书馆之下的陵墓里。这一引人注目的建筑收藏了12000册书,使其变成全球第三大藏书之所,仅次于亚历山大城和帕加马。可惜图书馆内部在哥特人于268年进攻这座城市时被毁,恢弘的外表一直矗立多年,直到10世纪的一场地震最终将它震垮。

  以弗所也是早期的一个中心,圣保罗于1世纪中期在那里生活,而圣约翰在那里度过了最后的岁月,写下了他的《福音书》。随着新宗教的扎根,旧有的异教圣所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阿尔忒弥斯神庙首先遭到破坏,后被遗弃,它的雕像被深埋地下,这样住在那里的恶魔就不会威胁到上面的基督徒市民。该城的其他神庙被拆毁或改建为教堂。无疑很多书在此期间被毁掉了。随着河口逐渐充满淤泥,一个新的冲积平原形成,海岸线得以改变。以弗所的贸易和对外交流被切断(如今它处于内陆数英里的地方),到13世纪的时候,它几乎被遗弃。

  那么,以弗所和帕加马的图书馆里的所有书籍怎么样了呢?一个传说称,罗马将军马克·安东尼将它们从帕加马的图书馆取出,交给他的情人克莉奥帕特拉(Cleopatra),放在亚历山大城的图书馆里。当地的学者是否尽力挽救过其中一些书籍?它们是被带到安全的地方经过精心的抄写和保存,在一代又一代的家庭中传承下来,还是掩藏在古代神庙的废墟中?其中的一些肯定被隐藏在废墟之下,因为正如我们得知的那样,安纳托利亚是阿拔斯王朝在9世纪寻找古希腊书籍的主要焦点。

  10世纪,阿拉伯的一个消息称距离君士坦丁堡约三天路程的一座古代神庙“自从拜占庭人成为基督徒起就被锁上了”。阿拉伯人说服拜占庭官员打开大门,“看到这座建筑由大理石和巨大的彩色石头建成”,里面“有大量古代书籍”。

  那么,我们先需要回到过去,回到欧几里得、托勒密和盖伦最开始坐下来写书的时候,看看第一本书是怎么样产生和传播的。盖伦主要在罗马和帕加马生活和工作,但托勒密和欧几里得都在亚历山大城这一古代世界的知识中心写出了他们的杰作,这里的图书馆鼓舞了后世图书馆的发展。

  本文选自《火种:人类文明的最初成果如何在七个城市之间传承?》,小标题为摘编者所加,非原文所有。文中所用图片除书封和欧几里得人像外,均为书中内页插图。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