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和档案等事业”。习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迈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出版事业的使命也有了新的丰富和发展。出版人在新时代要勇于担当新使命,坚持以习文化思想为引领,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用更多新时代精品奉献人民。
新时代背景下的出版事业,是对传统出版的变革、重构、优化、升级和提质。这不仅是技术方法的新旧更替、包装形式的迭代升级、宣传手段的多元发展、营销渠道的格局细化,更应该包括出版主题的鲜明时代性、出版流程的深度重构、出版内容的经典流传、发展模式的创新规范等。推动出版事业在新时代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核心与本质仍在内容,所有的生产要素都围绕内容展开,一旦形式大于内容,甚至忽视内容质量,那么产品本身就不可以真正反映时代特征和人民需求,不足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的向往。这样的出版缺乏灵魂、丧失原则、丢掉精神,自然也经不住时间的检验,没有生命力。
新时代的出版事业,必然镌刻新时代的烙印,跟随新征程的步伐。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建设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指引下,从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到深入推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中国出版业跟随新时代发展进程,在自我变革和自我创新中显露出新特征。产品形态多元化,在传统纸质图书产品基础上以数字化形式展现多种内容形态;聚合新的生产要素,在以内容为重要生产资料的基础之上,创新原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契合新的读者需求,满足公众在内容载体、阅读分层以及高质量阅读等方面的多维需求。新时代出版业的新特征,预示着出版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是融合出版。融合出版即实现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不同内容资源的深层次地融合,传统出版技术与5G、大数据、人工智能、AR、VR等不同新兴技术的立体融合,编审校、编印发等不同业务流程的重组融合,图书、期刊、音像、网络出版物等出版产业之间的内部融合,出版产业与教育、影视、游戏等关联产业之间的外部融合。这种融合,是一种动态的、系统的、有机的融合,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全周期的融合。在这种融合下,内容得以丰富、产品得以优化、渠道得以扩充、组织得以重构、流程得以再造;在这种融合下,载体边界逐渐模糊、媒体边界逐渐突破、受众边界逐渐互渗、业务边界逐渐淡化、产业边界逐渐交融。
其次是创新出版。创新出版即推进内容创造方式、表达语态、呈现方式上的创新,技术探讨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应用推广上的创新,管理理念、组织制度、体制机制上的创新,细分业态、运营范式、发展生态上的创新。这种创新,是战略化、体系化、全局化的创新,既可以是“无中生有”的原始创新,也可以是“有中更优”的借鉴创新;既可以是自力更生的自主创新,也可以是群策群力的合作创新。在这种创新下,创意热情得以激发、要素组合得以优化、经营方式得以转变、出版生态得以改善;在这种创新下,内容更高质量、生产更有效率、机制更具活力、发展更可持续。
再次是高质量出版。高质量出版即坚持政治导向、价值取向、内容题材的高站位,思想境界、意境内涵、风韵格调的高品位,文字编校、装帧设计、印刷装订的高品质,编辑出版、复制生产、营销推广的高效率,资源配置、结构优化、升级转型的高水平。这种高质量,蕴藏文化自信、体现集约型增长、内含创新驱动、融合技术赋能。坚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出版人既要善于开拓、勇于进取,又要保持定力、久久为功;既要不忘初心、坚守传统,又要审时度势、与时俱进。要以问题为导向,积极破解出版业瓶颈问题,增强科学技术创新能力,解决好出版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繁荣文化产业事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